浅谈如何根据用户反馈做体验优化

2019-07-301926
李凌彬
产品经理

一个案例

最近在设计一款教育行业的O2O平台产品,在参考研究同行竞品的时候,在某一APP商店的产品评论区查看了下用户给该新产品的体验反馈,产品刚上线不久,评论里各个类型各个层次反馈都有。

我们知道,产品优化迭代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数据,另一个是用户的反馈,网上关于数据的文章探讨较多,但用户反馈却比较少,所以今天趁此机会就来简单谈谈,该如何对待这些用户反馈来做体验优化呢?以下举个实际例子:

简单一句:提交资料后怎么审核身份?乍一看,你会认为是流程设计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很可能我们就会开始思考怎么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审核,在提交页面增加说明、设计引导等等。 然而,这句话背后其实有很多可能性:

1. 页面显示提交资料完成,然后审核身份算成功了?心里一堆疑惑,漫长等待没回复
2. 提交资料后自己找到了审核页面,但面对页面不知到怎么操作了,一头雾水
3. 审核身份的流程其实是什么?提交资料接着下一步就是审核身份吗?不清楚
4. 审核身份流程页面很繁琐复杂,无法完成

这是我一时能想到的,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一句看起来表达很明确的问题,都会延伸出那么多细分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法。如果无法得到用户的反馈场景,这个反馈就是个无效的反馈。 场景越具体越有利于我们排查问题。

有了场景这个意识,还需要知道另外一点:产品设计要懂得去问,去细分,去猜测问题场景层级,然后亲身体验,去找到客户口中所说的背后所属。 用户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只能说出大概的问题,或把问题描述得过于简单笼统。。产品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作,绝非用户视觉看起来简单,其中一个微小地方处理不好,用户虽不能表达出来,但却能明显体验出来。

面对众多繁杂得用户反馈意见,看得懂含义,辩得清层级,是处理体验优化问题的第一道门槛。

用户问题场景层级分类

就算是简单的一个动作,都是经过人脑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再进行行为处理。然后我们对机器进行这个动作之后,机器又会反映信息给我们,接着再次进入大脑经行处理,这里面就是一个循环:产生行为-接受反馈信息-理解信息-做出行为····不断循环,所谓用户体验,其实就是这个循环过程,是否顺畅并让我们满意,甚至愉悦。

这里涉及三个问题场景层级:感知-理解-行为,这里涉及很多心理学的知识,篇幅有限不做过多描述,我直接给出个人通过众多案例经验总结得出的结论,列出人们使用互联网产品是会感受到却可能描述不清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对应的问题场景,如果有漏或细化,欢迎补充:

感知类问题:

  • 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 不知道要做什么

理解类问题:

  • 知道该做什么,但找不到或难以找到页面入口
  • 做了某系列动作后,不知道接着干嘛

行为类问题

  • 等待无反馈
  • 处理执行的过程感觉很烦
  • 做完感觉别扭,不满意

已上是用户会提出反馈的一些常见问题框架,我们需要从用户的话中,辨别得知是属于哪一类问题分类。

根据用户问题场景,找到合适的处理层面

接着进一步把具体问题,落实到可执行的设计层面,这里分为4个层面:

感知类问题:在表现层与框架层下手解决 理解类问题:在框架层与结构层下手解决 行为类问题:在结构层与范围层下手解决

到了这一步,定义用户反馈背后的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工作,按优先级理优化需求,向上级获取资源,向各方专业人员分配任务即可。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一位产品实习新人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