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简介与启发丨杂谈系列

2019-09-232186

slack简介:产品定位和特点

如果你是企业服务领域的从业者,那么你肯定听过堪称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Slack。slack是一家特别神奇的SaaS公司, 号称在没有销售团队和营销预算的情况下,成立3年营收增长10倍,一度被誉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

今年6月20日,Slack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暴涨48%,市值一度超过230亿美金——而从产品上线到上市,仅仅用了5年。

YEARS FROM $1M TO $100M ARR

Slack作为一款协同办公SaaS,同时兼具了创新性和超高的用户体验:它集成了即时聊天(IM)并利用API打通了众多第三方软件,企业员工可以在Slack上一站式应用代码托管、项目协作、聊天、云盘等功能——这与当前国内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非常相似。

slack功能界面

其产品逻辑为:让用户在办公场景中无所不能。

Slack它很轻,只是一个SaaS应用,一个智能手机上的App,随时随地都能使用;它又很“重”,将“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等常用办公工具融为一体。整合了电子邮件、短信、Google Drives、Twitter、Trello、Asana、GitHub等多种工具和服务,让用户在办公场景中无所不能。

slack产品逻辑线

也正是因为Slack与众多第三方应用的强有力结合,Slack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 SaaS 分发平台。就像智能手机的应用带来App的爆发一样,Slack打造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聊天室,通过IM(即时通讯)下沉为基础应用,加上其可扩展性、以消息作UI系统的威力及灵活性,其他企业协作App会以Slack为基础进行开发,将之作为它们主要的用户界面,并提供各种版本的出现在web、桌面或移动应用上的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用户可达,进而出现一个基于这一操作系统运行的企业协作App的巨大市场——这可以看做是企业协作的人工智能平台。

在SaaS产品这个“慢车道”,Slack能够常年保持高速增长且深受用户认可,实属不易。在进行零售化产品的探索时,我也对Slack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分析,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得到的几点启发。

Slack发展历程的启发

1. 好风凭借力,方能送产品上青云

Slack的诞生纯属巧合,其前身Tiny Speck是一家游戏公司。从我们事后复盘来看,Tiny Speck做游戏之所以失败,表面原因是引入和平、非暴力的玩法无法吸引足够多喜欢刺激、对抗、挑战的玩家,但深层原因则是押错了平台,它几乎完全依赖Flash架构,无法移植到其他开发性的平台,严重阻碍了潜在受众的使用。

放在今天我们企业正在进行的自研产品探索也是如此,从最开始的PC网站、到移动APP大爆炸,再到近两年的小程序、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应用市场,只有选对一个上升的平台,产品的发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事倍功半甚至消亡。

产品探索是这样,在产品的营销宣传上也是如此,我们以slack的seo优化为例子进行说明。

根据Slack的自然搜索结果,他们有638个关键词排在谷歌搜素结果首页,有345个关键词排在Bing/Yahoo!搜索结果的首页。

Slack排在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关键词的数量其实是比其它那些成功的SaaS公司少很多的。以HubSpot为例,HubSpot有5905个关键词排在Google搜索结果的首页,有10440个关键词排在Bing/Yahoo!搜索结果的首页。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答案很简单。因为HubSpot投入了很多精力来通过内容营销优化SEO,而Slack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

Slack的自然流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Slack的应用目录(App Directory)登陆页面。应用目录是一个云应用市场。通过下面这张图表,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这种图里显示的是Slack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月搜索量最高的、排名靠前的搜索关键词。所有这些搜索结果都链接到了Slack的应用目录登陆页面上,从而为其导流。

slack搜索关键词

你会发现,那些搜索这些关键词的用户其实并不是专门搜索Salck的。但是用户搜索其它那些产品名(如Trello和Jira等)也能在搜索结果中看到Slack的网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中的每一个都集成到Slack里了。所以Slack充分利用这一点,确保每当有人搜索那些已经与Slack集成的产品时,Slack自己的网站也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

我们企业一直在拓展短视频宣传、自媒体宣传渠道(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头条系产品),便是希望借着平台流量增长的趋势,推广我们的企业和业务。

而这一点,我们有很多可以向slack学习借鉴的地方。

2. 2B初创的一种可行切入方式是与所服务的公司用户一起成长

Slack正式启动于2012年底,到2013年5月份,创业团队开始寻找最初的外部用户加入体验。最初,说服朋友的创业团队使用并获得产品反馈,包括Cozy、Rdio等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Slack团队认识到小团队(几个人)和大团队(几十人、上百人)对于产品的使用需求非常不同。适合小团队的产品对于大团队来说可能非常粗糙。因此,如何持续通过用户反馈进行产品改造就是重中之重。

Slack的做法是,首先把自己的产品提供给小团队使用,随着小团队逐渐变成大团队,Slack团队自身从这个迭代过程里完成对产品的迭代和学习经验的积累。

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于公司的后续发展非常宝贵。创业团队应该尽一切努力从实践和用户反馈中搞清楚下一步所应该满足的用户具体需求并基于此不断明确下一步的发展策略。

当产品迭代到一定阶段后,创业团队就应该进入获取野生新客户的发展阶段了。这意味着之前的经验和业务模型马上要进入真正的商业环境了。

从2013年5月起,Slack用了3个月完成了这一阶段的积累和迭代。

不少初创SaaS公司都是从面向其他初创企业服务入手进入2B市场的。这种打法和Slack初期的做法在思维上非常类似。无论其具体效用,至少看上去是有一定普适性的市场切入方式。

3. 深耕产品少即是多

这个产品思想其实并不新鲜,很多优秀的2C产品在发展早期都是这么做的,即便到了成熟期通常仍然是以产品早期推出的核心功能立足的。

Slack的关键产品功能有三个:应用内多内容搜索;跨设备精密同步;符合人类直觉的文件操作方式。

通过把这三个产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并在合适的实际切入市场,发展到目前阶段Slack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总之,在产品定位上,找到差异化的切入方式和未来的某种护城河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李俊兴 广州芦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芦苇科技

分享
点赞1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产品之道——不复盘,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