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可能是必要的生意手腕

2020-12-032898

​个人独特兴趣:收集各种打脸信息

我最早开始有意收集“打脸”相关的信息,是乔布斯时代,因为乔帮主的“打脸”时刻还挺精彩的。

例如,给iPod加入视频功能,在发布具有视频播放功能的第五代 iPod之前,老乔曾经表达过反感,It is the music, stupid(你们懂音乐吗,傻 X)。还有app store,2007年发布第一代 iPhone 时,老乔希望第三方开发运行在 Safari 上的 Web 应用替代本地程序。《乔布斯传》里披露,“不想接入不明开发者所写的程序以避免纯粹的 iOS 遭到污染”,后来 Web 应用的发展与乔布斯最初的期望渐行渐远,2008年应用商店正式推出了。2010年,经典iPhone4发表了“3.5 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屏幕”,后来真香定理了。不一一列举了。

差不多那时候开始,我就经常收集一些被认为很聪明很睿智的人发表的极端言论,整理在Evernote。时间久了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有时候一些人发表一些言论,我都能嗅到是否会“打脸降至”。

共享充电宝都盈利了

换电业务起死回生后,共享充电宝国庆涨价了,电池今天的技术瓶颈决定了充电焦虑这个市场需求还有很长的窗口期,电池租赁业务的红利期也有较长的时间。尤其5G到来后对电池有了更多消耗,充电行业简直是到了秋收好时节。

这时候,aka娱乐圈纪检委的王总当年“吃翔”的豪赌太过于令人难忘。王总太自信于自己作为投资人的眼光和尊严了,太有噱头了。可惜17年到现在才三年,电池技术没什么突破,5G倒是把手机续航又无情给拉低了;另一面,共享充电宝竟然也能值六块每小时,头部企业毛利率接近25%,上市都已经提上日程了。

共享经济一波疯狂试错后,留下来的竟然是共享充电宝,体积小放在商家室内不用风吹日晒又有人看着,即使被带走,也可以通过自动扣费收回成本甚至小赚一笔,一些懒人和老酒鬼家里可能都有几个忘还的充电宝。

当然,王总所说的「能成」具体指的是什么,时间是否有期限,解释权只能归他本人。而且,“吃翔”不能算是个严肃的承诺,毕竟另一位屡败屡战的企业家也曾说过。

做企业应该不在乎被打脸

“要做企业家,不怕被打脸,很多企业家都干过”,在快还完债路上的老罗曾经说过。论讲话的犀利程度上,有时候这些创业者说是得罪人的。

比起前几天被炒热的小米公司的王媚说的那句“得屌丝者得天下”,罗永浩在发布会时曾经哽咽的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卖了几百万台、几千万台,你要知道这个其实……如果有一天卖了几百几千万台,傻逼都在用我们的手机,你要知道这是给你们做的”。

论得罪人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位前两周聊到的文艺青年老板——陈年,从凡客诚品创立之初就在各个场合说够,凡客诚品坚决不做女装。他认为男装是标准化的,符合网购特点,“而女人哪怕是买件内衣也要试个没完没了”。

打脸的言论,老罗的黑历史也很精彩,有过“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特别反感手机厂商在新品上市时定一高价,之后很快又会降价的做法”。以及“对一个企业来讲,个人的面子问题并不是大事。”他引用马云的话,“企业领导者的内心都是被委屈给撑大的。”

作为一家小企业的经营者,我个人是很认同这些话语的。这世界从来都是成王败寇,历史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听见胜利者的声音。每个人都极其精明的活到最后。一家企业活下来,都犯了很多错,踩坑无数,而不是一上来就一路高奏凯歌,一路正确的走到终点。要让一家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真的是要历经磨难,打脸这种委屈可能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委屈。

收集了不少打脸言论,我总结反思了一下,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言多必失。一方面是因为语境在短视频时代很容易被断章取义;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局限性、个人的缺点很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宏观上的根源可以都归结为,一家企业创始人的作用被过度放大了,就像中国电影导演的作用被过度放大了。我们太喜欢这种长官负责制,或者这种大家长制度,忽视了一项工作需要各个模块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程度。今天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喜欢CEO为自己代言,但并不是所有CEO都适合为自己的企业代言。

详细可以了解《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微观上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能力不足。所有的原因都是原因,市场上消费者也不容易,甲方也不容易,人家为了你的产品和服务花钱了,凭什么不能让被人骂?所以,本质就是能力不足的问题。

谁不是用打脸的方式 告别自己的过去

因为整理了不少人的打脸言论,我后来整理出一个歪理:如果现在的你不觉得过去某个时刻的你特别傻逼,你可能压根没有成长。

我个人喜欢收集这些可能未来会被打脸言论,可能是出于臭味相投的原因,个人平时喜欢吹牛皮,看到别人吹牛就饶有兴趣记录下来,看看日后会如何。

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我想知道这大千世界里,其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长方式,他们向这个世界传达什么信息。我能从中反观自己的活法,反观自己这张大嘴巴如何伤人于无形。

可能这世界上,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的,当你想成一番事业,也就有了无数的弱点,注定成不了完人。

但我想,不论做事还是吹牛,真香定理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拒绝成长。

反过来,天天把“每天进步一点点”挂在嘴边,像杨奇函那样,也很不现实。

成长没办法量化,人生也没办法量化,只是要保有打脸告别过去的勇气,才能胸中有云月,既不忘身后身的来时路,也能看清眼前路。

林默老师在《着什么急啊?》一文中写道: 我不知道怎么能让你成功。但我知道大部分人抓到的是一把普通的牌,初看都不够惊艳,细看却也各有各的精妙。可是如果你急急地出牌,想着怎能调成一手好牌,最可能的后果,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牌路也打乱了。

谁说不是呢。

PS: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578724 2.《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https://www.doc88.com/p-66316937128228.html

分享
点赞1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战略的懒惰就是抄袭别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