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式感中自洽丨摸鱼系列

2020-08-121487

​ 菲茨杰拉德所说,“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听朋友谈及成长的辛酸落泪,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在平凡的在都市生活中,能治愈自己的只是各种各样的令人麻痹的娱乐,用“麻”替代“苦”,一天天老去却不曾长大。想到这里,不禁意识到一流的智慧是多么难以抵达,在思考中自洽只有少数人能办到。

产品很重要吗?

这一两年在社会层面我不自觉思考很多,朋友说我不学社会学浪费了。

为什么我要这么不务正业?像上周还聊到人生意义的探寻,内卷化的危机,这其实不关乎一家草根企业的盈利的。尤其是一家一岁一枯荣的草根企业,往往大家都认为一家企业最重要的是产品,其次是现金流、沟通、系统和法律,再其次是使命、团队和领导力。

但其实驱动一家脑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重要的是使命、团队和领导力,至于产品、现金流、沟通这些都是结果。

因为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人为了什么而工作才造就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人们为什么而工作?

人们为什么工作,一切起源于亚当·斯密对人性和动机的一个假设——“任性懒惰,报酬至上”。这个简单粗暴的认知提取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于《道德情操论》的复杂阐述缺乏实操性并不感兴趣。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展示了底层人民每天都只能迈着沉重的步伐出门上班,因为除了物质报酬你已经没有任何上班理由。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时代,马云提出了上三路的领导企业的方法,让员工带着使命感工作。

之前我写过文章里提及一个数据,只有13%的员工积极工作,63%懒懒散散,上班跟上坟一样,24%消极怠工,厌恶工作。简单来说,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工作,只有少部分人是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很重要的是要为企业找到一个能够把大多数人团结起来的使命和愿景。商业使命和商业愿景这是很容易找的,任何语言技巧之下都是赚钱,但是当团队对金钱没那么渴望了,精神使命和精神愿景才能真正持久的驱动团队持续向前。必须让整个团队找到工作的使命感,将自己的工作嫁接到一个更加 宏观的事情上,让自己更加充满干劲。

从社会问题里寻找企业商业活动的意义

商业活动从最开始的简单粗暴,血腥不堪,到逐渐盖上了层层遮羞布,到今天逐步找寻普世价值。都反映对于那些早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地方,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文明,越来越重视生命的意义。对于那些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地方,依旧在积聚着带血的资本,然后那些富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地方可以指责这些后富起来的地方野蛮生长。

但是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不约而同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不同的时代里选择不同的商业发展逻辑。

今天在宣导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方面,阿里系算是极为突出的成功,直到某合伙人出界了,导致此前高调严肃过重的月饼处罚事件,显得格外的打脸。

在阿里内部价值观大辩论过程中,有人尖锐提问:“蒋凡事情这样处理是不是代表阿里的价值观崩塌了?”彭蕾回答,虽然阿里把非常多的聚光灯投射到了自己的价值观身上,但大家不要误会阿里是一个精神组织。“我们是一个有很崇高愿景的商业组织,我们的价值观是为我们的商业组织能够存活走好102年服务的。”张勇补充说。“谁都知道更简单的决定是什么。但我们毕竟还是个商业组织。”

张勇坦诚说自己经过很长的纠结、思考和讨论之后,最终由他来做了这个决定(没有开除蒋凡),所有的责任他来承担。

其实,今天商业环境的复杂,从全球电商行业的大佬婚外情的八卦里可见一斑。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圣母,如高晓松所说,《金瓶梅》里描述的世界,今天照样重复发生着。《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里说,这些大佬“教父”们之所以多有此种性癖,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教父”大都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有的只是“生意伙伴”),社交生活乏味枯燥,因此寻求年轻女性的性慰藉,几乎是唯一的“解闷”“方法”。

时代变了,人性没变。就像利弗莫尔说的,百年华尔街永不变,因为人性永远不变。人受困于历史,历史也受困于人。

工作和生活都需要仪式感

可能也是因为人性不变,所以导致内卷化的危机,马尔萨斯的陷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韩国有个不错的短片《30天的约定》,就是讲述了如何用仪式感解开生活的内卷化危机,用一点点不起眼的行动拯救生活的空虚和无趣。

中华历史里以儒家为代表,极其重视仪式感,从出生到死亡,行走坐卧,一堆繁文缛节。我成年后参与逢年过节的祭祀时,看着和《史记》描述春秋会盟时相类似的“三牲”贡品时,突然想通了。在这千年的岁月里,古人早已明白人生渺小如尘埃,要想体面的过完“寄蜉蝣于天地”的短短一生,那就需要仪式感来赋予渺小平凡以意义,使得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可能用仪式感拯救工作生活中的无趣和空虚,是今天一种可行的方式。

这个时代很焦虑,这个时代也不缺焦虑的人,为什么要做一个焦虑的人呢?而且哪怕面临着相同的烦恼,也总有拥有着这些烦恼,却依旧过得比你开心的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每天戏剧一点,给自己一点仪式感,可能有一天在老去的那一瞬间,大家都能从容不迫,对于个人而言是莫大的幸福。

经历了岁月的曲折坎坷,市恩贾义,糟心事多了才能明白,寄希望通过思考达成自洽常常很难,还不如用点仪式感。

叔本华每天遛狗路过拐角处的一家商店时,正好时间是4点钟,风雨无阻,这是属于他的仪式感。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起来写4000字不再多写,然后慢跑10公里,也是风雨无阻。

有点仪式感才能收放自如,人生才能自洽,事业也如此。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桥梁型领导的饭局丨摸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