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来自于能力的表现,而是社会的感知

2020-05-201597

你是否需要推销自己?

最新一期十三邀节目,许知远采访陈志武谈及货币化的问题。过去的不论是公章、介绍信,还是布票粮票都是货币的替代品,这些跟你个人的出身、身份与社会地位是划等号的。陈志武教授谈及一点挺有启发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还未完全货币化,所以底层的一百块钱不如顶层的一百块钱。

陈教授更是直接指出儒家虚伪的地方,导致我们今天并没有真正正名金钱的价值,虽然处处都用金钱了,但是始终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交易场景那样,羞羞怯怯的谈钱。

今年以来直播这条赛道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有想象空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聪明人的纠结。在信息爆炸供给过剩的时代,毫无存在感是很多聪明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基于此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你是否需要用世俗的成功来证明自己?”这是每个聪明人都曾经纠结过的问题。你是否需要推销自己?我们从小受教过的校训就要我们谦虚,推销自己太Low了。

聪明人中始终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可以真正实现仗剑走天涯,无须理会滚滚红尘,依然可以征服世界,成就斐然。

过去五年的知识付费让很多人发现诡异的一点,就是自己付费的知识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获得更大的成功,难道是自己学习不到位吗?艾伯特·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指出了世俗意义的成功,本质上不是来自于能力的表现,而是来自社会的感知。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所回报,被肯定、被赞赏,甚至流芳百世,我们就不能仅仅依赖纯粹的优异的能力表现,或者其他陈词滥调。

我们过往的文化传统教育我们要内省,通过内省达成德馨,然后自然有人三顾茅庐。我觉得这是儒家的另一种虚伪,明明渴望名满天下又不停强调自己不在乎名声,要通过自省来获得成功,抱得名望,这逻辑很矛盾。今天的世界,成功可以是多种多样,合作者的认可,品牌的能见度,个人的声望,门票票房销售,投资经营收入,论文引用数,粉丝数量……

不论是哪一种,成功都是来自于外界的反馈,而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体验。成功是基于外界评价而非内省,是基于集体评价而非个体。虽然能力表现是成功的前提,但推销自己必然是获得成功一种必备技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今天的网络既能簇拥我们走向高潮,也能孤立我们如图敝履。信息爆炸非常准确的形容过载的信息对舆论的玩弄,一篇干货满满的文字比不上一则空穴来风的明星八卦,一场明目张胆的公司危机完全可以用一场婚外情掩盖起来,这些残酷的现实都提醒我们,当人们对巷子里的什么怪味都习以为常时,酒香也怕巷子深。

基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谦虚理念,我们会固执的认为,只要有才华就可以自动拥有竞争优势,得到市场公平的对待。年少时,我也坚持这么认为,只要时间足够长,金子总会发光的,认为资历高或者更高就完全不用任何推销或市场营销,就可以自动获得成功。

但这个社会的竞争就像木桶理论一样,每一位参与者都努力弥补自己的劣势和短板,所有竞争者围绕着一个越来越趋同的竞争体系进行PK,就像现在手机的差异越来越趋同,汽车也越来越同质化找不出巨大的差异。这种同质化竞争会随着竞争门槛不停提升,越来越不可撼动,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不论是产品还是作品,大家都不得不往一个相似的终点奔跑。

今年我才领悟到,这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是才华处于正态分布中间的那一大撮人,世界对这帮小有才华的人是非常残酷的。小有才华,说明他没有什么大才华,但是比起没有才华的人,他会抬头去看月亮,去够却够不着,没才华的人弯腰捡六便士,小有才华的人又看不上。卡在中间就变成高不成低不就,看得到却追不到,这是真正残酷的地方。

当这个世界充满了噪音,金子发的光还不如霓虹灯来得亮堂,抱着金子发光的心态,那是得多么大的才华才能发出耀眼过霓虹灯的光芒,那何尝不是另一种“自负”!

承认今天的信息环境光怪陆离,承认今天镁光灯群魔乱舞,镀金的石头可能比真金来得璀璨夺目。如果你不这样做,总抱着一种等市场主动发现你的才华的错误观念,以为有才华就可以不懂推销自动拥有竞争优势,认为资历更高或者能力更强,完全不用任何推销或市场营销就可以自动拥有竞争优势,那么你会无助地看着别人超过你——哪怕是资历不如你的那些人。

当人与人之间的才华差异,越来越同质化,又极其容易被噪音掩模糊掉,那清晰的自我营销必然是能助你一臂之力。

拆掉谦虚与自负的边界

自我推销是今天职场一种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技能,可能我们真正难以跨越的是传统文化的障碍。我们上千年的自谦传统,让我们觉得推销自己是非常低贱的行为,要像诸葛亮那样等着被人三顾茅庐。突然从一穷二白,跨进一个信息狂轰乱炸的时代,我们更是分不清到底什么是推销自己,什么是高估自己,这两者的边界是没有清晰的定论的。我们永远会面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永远会面临一堆键盘侠的无形压力,我们永远要面临一个小有才华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

写了快两年的每周一文,我自己也开始慢慢理解,真正的谦虚会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前进的方向和空间,也更加理性的宣传自己。

我们一旦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属于推销自己还是高估自己,并试图分析这两者的边界,必然会变得束手束脚。在今天的商业竞争里,这二者的边界一点都不重要甚至可能成为巨大的包袱。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表现常常看起来是“蔑视常规市场营销理念”的,但其实他有很扎实的常规市场营销功底,只是他的营销第一次看到时会觉得过于天马行空,让人致幻,你感受不到营销的存在。这种神人级别的,难以模仿和学习,对于初学者没太大的启发性。

刷了半年多的抖音,我反而觉得这些短视频公司是营销鬼才,可以从这些短平快的东西领悟到三点。

第一是,“自命不凡”,甚至是说成为一个演员,放下原有角色的束缚。

第二是,不要害怕索取你想得到的东西,想要关注就说要双击666。

第三是,多多奉承,跟谁都学晚清视频那样“作揖”让别人听着舒服,不论什么人来直播间都一顿夸。

这三步,几乎是一高一低,既完成推销自己也完成商业目的,至于是否自视甚高,并不重要。模糊掉自我营销与自视甚高的边界,跨过一个心理与文化的障碍,才能摆脱推销自己与高估自己的纠结。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还万分喜欢丨享受工作系列